梦剧场:英国行之老特拉福德朝圣

1

地球的那边有个富丽的群岛:英国行之缘起和计划

文艺咖流水账:英国行之看秀

深度体验:英国行之做一次客场球迷

一些点缀:英国行之走马观花

以上是前几篇的链接,这也是本系列的最后一篇了。其实客场篇写了很多,参观老特拉福德却没什么可多说的了,也许是因为整个流程太标准化,或者前人的经历太多,我也并没有什么独特的经历可用来分享。5月4日参观老特拉福德(Museum & Tour),5月5日在Manchester Suite看曼联对切尔西的主场比赛,相对而言,竟还是前一天更有乐趣一些——好歹摄得大量留念照片,对周围的参观,也因游人更少而更为深刻。

周日则更像个节日——这是曼联提前夺冠的那一场主场之后的第一个主场比赛。可惜队员不争气,竟0:1输球,这已经是曼联本赛季第三次输给切尔西了。我坐的看台(北看台,即Sir Alex Ferguson Stand)气氛也不甚理想,身边的本地老球迷不断抱怨比赛质量差,一问,他购入球票的价格竟比我在viagogo上花的坑爹价还要高。我想,如果队员们知道3天后弗格森将宣布惊人的退休消息,也许不会忍心让球队在他的最后一年对阵贝尼特斯的记录停留在三连败吧。

2

就是这样了。看完这场球后不到48小时,弗格森便宣布将结束26年半的曼联生涯,全球为之震惊。弗格森上任时,我才1岁半,互联网基本还不存在,Windows刚刚发布1.0,上海还没有任何一条高架,也没有一座跨黄浦江大桥和东方明珠,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还没有抽水马桶,费翔还没上春晚,苏联和南斯拉夫都还在。他经历了五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这位巨人的功成身退,这次是真的了。曼联的工作人员和吉格斯这样的球员不曾经历过换帅,球迷也将经历崭新的人生经验。而我的这次旅行,在圆梦之余,也多了一层继往开来的全新意义。

更多图片(曼联球迷推荐观看),还是参见豆瓣相册: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05744418/

一些点缀:英国行之走马观花

3

 

在英国的其余几天,主要就是在伦敦玩,间中去了巴斯一天(其中大部分时间用来往返巨石阵了,后者多少有点让人失望),牛津一天。伦敦地铁让人热爱——并且让我产生了伦敦的城市格局竟和上海有几分相似的错觉。旅途安排中,最大的失误也许是没有专门安排参观国家美术馆,只在最后一天赶路经过时逛了五分钟——这地方太震撼了。其他的,只能说时间所限,伦敦也好,英国也好,都是玩个十天半个月都未必来得及的。希望下一次来可以去看看北方的风光。

一些零碎的照片在豆瓣相册: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05772450/

 

深度体验:英国行之做一次客场球迷

许多哪怕不是曼联球迷的游客,到英国旅游的时候也会选择去老特拉福德看一场曼联的主场比赛(价格坑爹的各种Matchday Package和Executive Suite就是为这些人准备的,当然这也是曼联利润表的重要支柱),但会去看客场比赛的来旅游的曼联球迷就不多了。本次行程安排在相继客场vs阿森纳和主场vs切尔西的一周内,如果不能做到两场看全,那我也枉来一次了。

买票花去了我大量的时间。曼联的客场球票只有一个正规途径可以买到:持有主场季票的球迷提出申请,然后在申请者中摇奖。摇到的概率并不高,因为每个客场能分给曼联的客场看台座位最多也就两三千个,而曼联的主场季票持有者却有几万人。本土球迷都如此难买,更别说外国来旅游的了,所以黄牛成了主要途径。此外,在死忠球迷间,也有不少资深的球迷论坛或Twitter账号组织二手球票交易,坚持不涨价的原则,可惜我作为平时不参与其间的外国人,能拿到交易机会就太难了。

在Craigslist的伦敦和曼彻斯特站都挂了求购信息,订阅关键词更新(RSS万岁!)一个多月后,我仍然在登上飞机前没搞定球票,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能先用Western Union付款,而Google告诉我,这样的人九成九是骗子。只能等到伦敦后碰运气了。最后终于,在落地第一天晚上,我在旅馆收到了新的email,收到了几张球票的真实照片,也咬咬牙接受了对方的抬价(票面62镑,四倍卖给我),约定第二天在市中心见面。在大英博物馆又打了几个电话后,终于在比赛前一天下午,我在曼彻斯特抵达伦敦的Euston火车站等到了一名长得像扎克伯格、明显是北方口音的小伙子以及下图这张球票,并且只能祈求它是真的。

1

4月28日基本没安排别的事,就是去酋长球场看球了。首先给枪手球迷朋友带东西,到下图的官方球迷商店买的。在商店门口遇到了中国球迷,请他们帮忙拍了照。

2

酋长球场非常壮观。事实上它应该比老特拉福德大,不过座位却并没有老特拉福德多。但酋长球场装了两个大型显示屏,故观众可以观看慢镜头重播,而曼联主场无此待遇。也许这是阿森纳踢球走神的原因?赛前在球场周围逛,连酋长球场外的公厕里都不断循环播放着历史上经典比赛的解说词。开赛前15分钟,我找到曼联球迷的客场看台入口,请保安帮忙验票后便入场。

其实应该早进来的。在入口的酒廊,我发现这是曼联球迷的天堂:所有人都震耳欲聋地唱着各种曼联的球迷歌曲。其中最频繁的是一首《20 times》,我想这一定是一首最近几天才编出来的歌,因为仅仅在这个星期二,也就是五天前,曼联才战胜了阿斯顿维拉,以提前四轮拿到了今年的联赛冠军。而阿森纳的这个主场,就成了曼联球迷第一个肆意撒野的舞台。

《20 times》的主要歌词是这样的:
20 times 20 times Man United
20 times 20 times I say
20 times 20 times Man United
Play football in Matt Busby way

一边唱一边还喝着啤酒。然后就进场入座。客场看台,前后左右大部分都是整场都在唱歌的死忠球迷,不过幸好我边上两人是美国来的,故我跟不上唱大多数歌,也没遭什么白眼。除了20 times,另一些歌曲都是有特定主题的,一般都是在特定球员持球的时候唱。因为是阿森纳的比赛,唱得最多的号子应该是”Robin’s a Champion”和”Robin’s right, Arsenal shite, Robin’s right, Arsenal shite”这两首。对于如此简单直接的歌词,阿森纳球迷一般无言以对。除此之外,另外一些当天印象比较深、比较受欢迎的歌词有:”It’s Carrick, you know, it’s hard to believe it’s not Scholes”, “Wayne Rooney, Wayne Rooney, goes by the name of White Pele”, “Evra 5, Racist (Suarez) nil”, “Shinji one, Gerrard nil”, “Giggs thirteen, Gerrard nil”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最简单易学、所有人都会唱的”Champione, Ole Ole Ole”。

3

和所有球场一样,酋长球场也不例外,有很多横幅。没有仔细看,不过很多都好像在强调”class”,也就是品味。有不少中国字,有些和阿联酋航空有关。包括场地的广告牌也有出现给雅安地震加油的汉字。比赛过程中对阿森纳球迷的印象主要就是安静斯文,没有什么攻击性。相形之下,我们这些曼联球迷实在是闹腾极了。如上图可见,我们这个角度其实根本看不清什么大局,所以看球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唱歌,和主场球迷斗嘴等等余兴活动,求的就是一个热闹。比赛开始的guard of honor是看点之一,但我们由于离得太远,也看不太清楚。范佩西出场时的嘘声倒是很清楚,但其实也不够强。

一开场沃尔科特就在我们这边进球了,上半场结束前范佩西点球扳平。以下为范佩西进点球后我附近的气氛。读者朋友们可以看到其中镜头一度失控,那是前排的球迷兴奋地过来拥抱我,还是很感动的。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认识不认识的区别,所有人都是兄弟。遗憾的是我在英国看了两场球,这个点球居然是我看到的唯一一个曼联的进球。

通过这种角度看球,也能看见很多平时在电视里用上帝视角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我体会到球员的视角和信息量其实是很有限的,视野宽阔的球员真是很不容易。而那些能送出精准长传和through ball的人更像是在二维世界里开了三维雷达一样厉害。而位置感更是至关重要。球场之大,人人只能守土一方,失去自己的位置后敌人马上可以取得突破。此外很直接地感受到纳尼和瓦伦西亚的表现非常不理想,其中纳尼更为糟糕,因为瓦伦西亚虽然技术差劲,好歹有时还能进行几次破坏,至少能给人看出他在努力。球迷无法容忍态度问题。

比赛以1:1收场,不过我没想到的是比赛结束后好玩的才刚开始。一出球场,便发现这个看台出口成了曼联球迷的根据地,所有曼联球迷都没走,而是集合在一起打开自己的旗帜、标语等,又唱又跳,高声唱着《20 times》,就那四句歌词,完全不疲倦,可以连唱一百遍,毫不夸张。以下是我拍摄的五分钟视频:

在此过程中,阿森纳球迷毫无脾气,默默走过,赶路回家,也没有人上来打架,果然是中产气质无误。其中看到了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的著名印度球迷Satta。我留意到这个出口上方是酋长球场的一个球迷餐厅,外面是落地玻璃,估计有不少阿森纳球迷正在里面休息,于是底下的曼联球迷几乎就都是在对上面炫耀了。实际上曼联球迷和阿森纳球迷之间没什么仇恨,只是事有凑巧,正好庆祝20冠而已,不然可能局面早就恶化了。

4

过了很久,曼联球迷也兴头不减,维持秩序的骑警出现了。很开眼界,五六匹高头大马。最后大家和骑警一起走向地铁口。地铁外的排队很长,此时又有极富戏剧性的场面:阿森纳和曼联球迷一起排队。阿森纳球迷鸦雀无声,几乎没有人高声说话,而曼联球迷呢,一到就开始大声唱歌,有些是庆祝冠军的,有些是嘲笑阿森纳球迷的(如Robin’s right,Arsenal shite),还有一些是嘲笑第三方如利物浦的,这时往往阿森纳球迷会偷偷一起笑,甚至连附近房屋里探出头来的居民也会一起笑。当然,有些过于激动的有流氓倾向的球迷会被警察敲打下,不在话下。这个场景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两队球迷性格的差异,体会到了为什么曼联在国内被那么多人讨厌。曼联球迷自己有句话,叫”Not arrogant, just better”,真是如此吗?值得思考。这种感触的尾声,就是到了地铁站台上,居然有一名地铁工作人员站在第一节车厢门口,对所有后来的乘客不停施以口头指示:”阿森纳球迷请往后面(第二节之后的车厢)走”——我在第一节车厢,这里已经被曼联球迷占领了。言下之意实在无需赘述,这一幕印象极深!

这一天的最后,自然也包括回酒店看当晚的MOTD,其中制作了曼联夺冠特辑等等,也就按下不表了。比赛看完回到伦敦市区,吃饱喝足已近八点,天还大亮。首要的感触是,幸好豁出去买了这场的票,做客场球迷的体验实在是无可替代的。

上述经历的更多照片,可参见豆瓣相册: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05741266/

文艺咖流水账:英国行之看秀

IMG_3884

Jimmy Carr: Gagging Order
Hammersmith Apollo, 27/04/2013

Jimmy Carr是哪哪哪推荐过好几次的艺人,但在中文网路上译制的视频并不多,印象还是很搞笑的,而且非常三俗,对我胃口。说来也巧,我从2月就开始刷Last.fm上伦敦和其他城市在四五月间的各种演出,其中有见过Jimmy Carr的名字,但一直没有留意。直到4月初哪哪哪回国,再次推荐Jimmy Carr,我才在Last.fm上把这张脸和视频对应了起来。在已经确定的行程中差不多只有一场能赶上巡演,但买票并不容易——在传统的购票网站如ticketmaster(类似国内的大麦网)上早已售罄,最终遍寻之下,在一个叫做eventim.co.uk的网站买到了门票。

Jimmy Carr的风格主要是one-liner,这一类的笑话基本一个都不到10秒钟。撑满两小时,表演天赋和记忆力、反应都非常惊人。我的座位虽然离远了点,但也非常开心。能完全彻底听懂的笑话大概不到1/4,很多还是性话题的。还是那句话,词汇量堪忧啊。一件巧事是,这一场演出正好是这次“Gagging Order”准备录制成DVD的那场,所以我的门票上写着“务必早到,否则会有人填掉你的座”。等着出这张DVD了。

 

IMG_4284

#aiww: The Arrest of Ai Weiwei
Hampstead Theatre, 29/04/2013

这个小剧场话剧我是浏览伦敦文艺活动时很偶然地在票务网站发现的,之前从未听说。对这个话题仍有相当兴趣的我自然不会错过,尤其是安排行程时几乎完全没有想看的摇滚演出,看到这个剧目简直是柳暗花明。演艾未未的是Benedict Wong,查了一下维基百科,此人居然是在IT Crowd里演Moss的智力问答对手的喜剧演员,跨度真大。不过看了演出要说,有了假肚子和假胡子的化妆之后,效果相当不错。

剧本是基于艾未未自己写的书,我想其中的内容应该是大体真实的,所以本剧其实非常有代表性。不过改编成话剧后加入了两个高官角色(立场分别是要继续关押艾和可以释放艾),完场后我和观众交流时提到认为是败笔。也许改编者的目的是让观众更轻松地理解艾未未被释放的原因,但这毕竟是当事人不可能知道的元素,而它也涉嫌将权力的运作在此简单化了,而减弱了不可预测性的成分。

亮点不少。两个演看守的亚裔演员都非常英俊潇洒,尤其Andrew Koji(他说出“我的人生导师死了,本拉登”时是全场最搞笑的时刻)。最后一个警察竟然是身穿吉格斯的11号曼联队服——这不像是瞎编的,只能说明艾未未真的碰到了这件球衣。我最喜欢的是另一位警察的扮演者David Lee-Jones,他的华人脸庞和标准的Cockney口音构成了强烈的戏剧感,表演也极具张力。半场休息时和邻座观众讨论的结果是,Cockney口音可能正是因为艾未未遇到的这个警察说的是标准的京片子,是北京土著。至于北京土著去做警察是不是由于竞争激烈难找工作,就不是我能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了。

中场休息和完场后和边上的两位女观众(应该是母女俩)进行了愉快而流畅的交流——这也是我这次英国旅行期间说英语时间最长的场景。年长的女士以前曾经是《悲惨世界》的舞美人员——这也许解释了她们为什么会对这个话剧感兴趣:她们是话剧圈的人——而且还曾经在云南香格里拉工作过。我们讨论了艾的现状、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撒切尔的去世等等各种话题。我尤其惊讶的是她们告诉我,撒切尔葬礼的时候,事先就有警察把曾在社交网站上宣扬过要闹事的网民控制在家里。最后,当然也是我最开心的,就是被称赞英语说得好了。

IMG_4641

Les Miserables
Queen’s Theatre, 1/5/2013

《悲惨世界》的原著我没有读过,第一次了解是201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的1998版电影(Liam Neeson, Geoffry Rush),第二次就是去年奥斯卡提名影片,今年在国内上映的2012版音乐电影了。两年前看的那个版本,应该说Rush的表演要比Russell Crowe要精彩,不过除了片尾的跳水,全片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也许是因为剧本把革命部分极度压缩而着力描写冉阿让和芳汀的感情的缘故(刚去豆瓣查了一下,原来把爱波宁也删了)。这个版本的冉阿让好像是看着沙威自杀的,也是一大特色。2012版的音乐电影应该是要好得多了,对原著的变化也小得多。由于保留了音乐剧的歌词,《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配合蓝天白云和飘舞的大旗,热血得让人无法不热泪盈眶;而我最喜欢的是《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歌词实在是太贴切了。

有了电影版垫底,在伦敦琳琅满目的音乐剧名单中选择了《悲惨世界》这一万花筒,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在London Theatre Monkey调查一番后,选择了restricted view的山顶廉价票,效果也还可以,但如果你要享受,要把演员的脸看清楚,我还是建议选底层的全价座位,上层都是绝不推荐的。演员都既不是10周年也不是25周年版的了,马吕斯的演员Jamie Ward比较弱,而沙威的演员Tam Mutu就比较帅气,唱得荡气回肠,身材比Russell Crowe也健康很多。

音乐剧和音乐电影还是有不少区别,剧场Queen’s Theatre是该剧专用剧场,一周演六天,布景都非常巧妙,这些和不受此限的电影自然是两回事。一个比较深的感受是,剧情的推进很快,很赶(电影也是),也许确实是因为这个剧的内容太多,还要不断唱歌,要面面俱到就只能加快速度吧。

地球的那边有个富丽的群岛:英国行之缘起和计划

缘起

此行去英国朝圣,我4月26日自浦东机场出发,5月7日深夜回到浦东机场。众所周知,北京时间5月8日下午,弗格森即宣布赛季末退休。完全没有想到,我在英国看的两场球竟是爵爷宣布退休前的最后两场比赛!(那些没有全力以赴的球员,应有一丝后悔吧?)可以说是有点遗憾,毕竟之后的两场,尤其是紧接着的5月12日爵爷最后一个主场对斯旺西城队一役,气氛卓绝,而5月13日的曼彻斯特市内夺冠游行自是一并错过,但毕竟工作安排难两全,更应该庆幸的是自己终究还是赶上了末班车——我有那么多曼联球迷朋友,终究是从未有机会看上一场弗格森指挥的英超。朋友纷纷惊呼:你倒是赶上了!或是打趣:你到底去干了什么?怎么你一去,老头就退了?

回顾起来,去英国的首要目的,也确实就是老特拉福德的“朝圣”,而选择今年的原因,也真是因为今年是工作后时间和条件都具备的第一年——从上赛季开始,我便向曾在英国留学的球迷朋友有意无意打听球票的购买方式。我心里始终有个模糊的意念在敲打:朝圣赶早不赶晚,梦想实现一个是一个。尽管,计划行程时想到的“可能的最后一面”的对象一直是斯科尔斯和吉格斯,从来不曾是弗格森,因为实在是没有迹象。当然,英国是我最迫切想去的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多别的原因,比如音乐啦文化啦等等。

球票

首先要确定看哪场球。说实话,在发现一个名叫炎尔体育的体育旅游供应商之前,我几乎还没有策划此行的念头。看到该机构组织的1月10日曼联对利物浦旅游产品之后,我便开始等待他们推出4月6日曼城德比的项目,同时也在观望3月5日冠军杯对皇马以及5月5日对切尔西这两场比赛。由于自己也是英国摇滚爱好者,我也不断地在观察这些日子中英国各大城市摇滚演出的安排,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工作、国定假日安排以及球票交易网站上的行情,甚至晋级欧冠的可能性和欧足联网站的欧冠赛程安排,以此来判断究竟选择看哪场比赛是最合理的。研究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家供应商的定价过高,算下来它的单张球票价格超过6000元人民币,座位还不一定好,不如自己DIY来得节省。加之估算签证时间,为稳妥见,最终选择围绕5月4日切尔西这场比赛来安排自由行。关于如何买球票,每个球队的情况不同,主客场也不同,详细情况另文叙述(比赛时间的确定也是漫长的焦急等待过程)。最后看了4月28日客场对阿森纳和5月4日(后来确定为5月5日)主场对切尔西两场,应该说也算花了大钱,但还是花得值的。

行程

为保证签证来得及,行程在2月初就要敲定绝大部分。起初是想把行程定在一周左右,最后由于曼联主场对切尔西的比赛之前一轮是曼联客场对阿森纳,而更重要的是中间可能会有欧冠半决赛赛程(那么最走运的话可以看三场强强对话),最后决定狠心拿出7天年假,从4月26日就出发(而不是像上海另一个球迷团一样4月29日出发),从而在行程中放进两个周末,总计十个晚上。若说有遗憾的话,除了无可避免地错过弗格森最后两场比赛,以及曼联欧冠未进八强,遗憾之一是我在英国期间全境几乎没有任何感兴趣的音乐演出(我走后的五六月份却有Muse, Depeche Mode, Leonard Cohen等无数大牌),遗憾之二就是在机票和行程都定完后,Kraftwerk和Blur相继确认5月4日和6日的香港演出——如果我不去英国的话,这两场应该是会去看的,希望以后还有机会。

关于具体怎么玩,穷游网上有无数好文章,不过每个人还是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玩法,包括去哪些城市,安排多少时间,哪些景点留待以后,这些根据旅游人数和主要目的的不同都是不一样的。对我这种还要考虑文化娱乐项目的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以各种event作为安排日程的基础了,景点的路线反而都是基于各种演出之上,行程、机票、球赛都必须统筹考虑。最终的计划是在伦敦停留6天(其中有一天去周边城市),中间去巴斯1天,最后3天在曼彻斯特。在伦敦的6天里,除了曼联做客阿森纳的比赛,另有三个晚上分别安排了一场脱口秀(Jimmy Carr),一场小剧场话剧(The Arrest of Ai Weiwei)和一场西区音乐剧(悲惨世界),这也算是花大量时间在相关网站上搜索信息的一点成果了。

签证

这应该是整个准备阶段最累的环节。我申请的是个人旅游签证。并不建议去找旅行社代办,因为不见得合算,你还是要准备很多材料,他们的劳务主要是翻译你的文件。建议按照英国领馆的官方材料清单来准备,再看三篇左右网上的攻略就差不多了。由于签证需要递交机票和酒店订单(即使不是必须,至少有它们会极大地帮助出签),在递交签证前机票和酒店就应该全部订妥。和很多人一样,在签证时递交的酒店我几乎全部使用的是Booking.com上找的可撤销的订单,方便之后更改(这是因为在递交签证时,我仍然不能完全确定我的最终行程,主要是由于曼联对切尔西的比赛日期由于电视要转播,究竟是5月4日、5日还是6日比赛这件事不会提早决定,一直到4月10日英超官网确定比赛日期为5月5日我才放下心来,因为我只预留了一天缓冲,回程机票是在5月6日晚间。)总共差不多用了两周的业余时间,把所有材料、翻译件,包括单位的章都搞定。2月底送签,大约十个工作日,也就是3月中旬就会出签。

机票

选定的是阿联酋航空的机票,迪拜中转,价格不算贵。由于机上有先进的娱乐设施,虽然是一个人旅行,但做足充分准备后16个小时的飞行也并不觉得漫长。加之比较走运,四段航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三段我隔壁都是没有人的。相当惬意。座位事先可以在网上选定,我的安排是去程欧洲段(在白天)靠窗,其余三段都是中间靠走廊。可以提示下的是阿航的娱乐系统除了有不错的电影资源,更好的是其音乐资源,对欧美摇滚老炮的照顾相当感人。另外如果你的来回旅程在两个不同的月份(如我是4月去5月回),则飞机上的电影目录会有一次更新,多个十几部,聊胜于无。有任何问题,打电话给阿航客服咨询都是最方便的途径。

酒店

英国的住宿相当昂贵,尤其在伦敦。其实可能是走Airbnb更划算,不过精力有限,就全程只使用了Booking.com一个网站,也没有用更多别的旅游软件。越早定的选择余地会更大一点。选择的原则首先是可撤销,其次是在地铁枢纽附近(伦敦)或市中心(曼彻斯特),因为出行全部依赖地铁,住得方便也有利于安全。我在伦敦住在King’s Cross车站附近,从地铁钻出来后到进旅馆的步行路程不到两分钟。

火车票

既然不会开车,在不同城市间的穿梭自然就是用火车了。关于火车票,穷游网上也有很多具体的指南,不再赘述了,总之英国的火车票系统还是比较复杂的,最好提前去那些运营商的网站了解下。简单说一下的话就是所有火车票都分三档:Anytime, Off-Peak和Advance,只有Advance是我们需要的,另两档都是天价,但买Advance原则上就需要我们把时间计划好,不能错过火车(我只有一班火车买的是Off-Peak,即最后一天从伦敦St. Pancras到Gatwick机场的票,为保证赶上飞机)。花点心思,还是能做到省钱省时间的。火车票价格较贵,且随时间浮动,所以也需要分配不少精力去安排,尤其它又是越早定越便宜,更需要时时关注,在行程确定之后第一时间敲定。

顺便说一下,火车票、演出票和机票我都是网上订票,直接先在国内用信用卡支付;酒店倒是可以离店再结算。基本上一次旅行的大部分细节都可以在国内靠上网就全部排妥,不需要再浪费落地后的游玩时间来临时计划,当然随实际情况调整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