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March, 2006
the party
混入3.26达明记者会,见到了几个熟面孔,还有更多不认识的fans。黄老师年轻得令人难以置信。问了一个问题:若如传闻般唱这么远那么近,张国荣的旁白怎么处理?明哥答曰还没定。不是太兴奋,因为我算不上fan吧,也可能是由于这实在太容易了一点。4月29日上海大舞台不见不散。
人民广场的哨兵
实际上本文与哨兵无关,但哨兵比烧饼出现在标题里要更酷。发现自己在身处人民广场的时候,自信心要强于任何别的地点。与此相对,在教室时的自信是最弱的。不清楚原因,我喜欢看广场的天,也许是高楼与蓝天的同时存在,给了我某种程度上的动力。不仅抬头,低头也一样。那一只只土家烧饼的纸袋,除了让人产生推断店址的兴趣之外,不正也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刺激么。
广场的车站上则处处都是隐喻。排队在终点站等车,等到车全都开走,月台便如同救济站般凄凉。新的车来了,这又形成了一个出生选择的隐喻。你不知道前一辆车的能坐多少人,你在下一辆车排在第几个。坐在靠门的位子,开了门就是海。大家撞运。
春天快到了。我越来越喜欢春天,喜欢那种突然大家都开始穿少了的感觉。夏天的蚊子,秋冬的凉意都让人不舒服。在春天吃Logic麻辣烫,在春天的教室打老师的手机,在春天看到食堂里穿SFLS校服的少年,在春天形成错别字依赖,在春天让想象力打破种种礼仪,在春天的政治哲学课上观看《欢迎来到东莫村》。多么好。
高不胜寒及新浪blog
高韩PK是白韩PK的续集。高为了拔刀相助帮助朋友陆,选择莫名其妙地起诉韩七年前一次无伤大雅的侵权,结果自然是让所有人欣赏了他的愚蠢。韩败诉,那又如何,付点钱而已,毫发无伤;而高显示了一种不折不扣的傻气,他失去的将更多,这是一次失败的炒作。
PK每天都在上演,略带夸张地说,新浪blog正在改变世界。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部分解放了平民声音,让传统媒体完全被牵着鼻子走,让无数社会精英或话语权拥有者心甘情愿在同一平台写作,这一切都是前无古人的事情。Blog是舶来品,可从未有一家西方BSP像今日的新浪一样拥有如此强大的义务(参考阅读,另,此处可存疑)名人作者群。
新浪blog会冷下来,就像一切初生的泡沫一样,但它在06年初爆发出的能量让人久久难忘。1亿网民+最大门户+花巨大力气拉名人,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简单的组合,正在一次次制造爆炸,一次次打破我们久未经风雨的贫乏想象力的界限。这里有明星八卦,有草根生活,也有一夜之间似乎拥有了布道权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陈彤想出名人blog点子的时候,应该是料不到今天这个局面的。
在可能性匮乏的时代走到末尾,新的时代还没有最强音,一切都在胆怯和失声中唯唯诺诺的时候,提供可能性的人有机会创造无穷价值。只有在中国才可能产生新浪blog的盛景,这是去中心化造就的新的中心:blog.sina.com.cn。杂和乱不是缺点,而是必然存在的特色。只有在杂和乱之中,我们才有更多选择,才能在一次次大惊小怪的言论历练中逐渐学会宽容、理解和妥协。
“中文”
一段时间以来,我总觉得“中文”这个词有种古怪的应用,看着很别扭。该种古怪句式往往如:“我毕竟是中文的人”或“我还是爱中文的罢”。想写篇文章谈谈这个有好几天了,一直没时间。
在这期间,jiangxun师兄写出了长诗《中文系》。诗中“中文系”一词共出现19次,单独的“中文”两字则一次都没有,可谓指涉清晰确凿,读者也看得明白。而在别的语境下,“中文”会生出很多变化来。
比 如“我还是爱中文的罢”这句。这里的“中文”可解为中文系、中文系0X级、中文系所治之学、汉语、汉字或文学,至少六种意思,究竟是哪种无法判断。我经常 看到对“中文”概念进行的各种抒情,有时不免要想,这与其说是对“中文”的某一特定所指进行抒情,不如说是对“中文”一词的多义暧昧进行一对多的地毯式抒 情吧,省力而且高效。某些时刻,甚至会有些人团结在这种语焉不详的暧昧周围,形成一种大家都不知所谓的归属感吧?真是奇妙呢。
另一个语境:“你是学什么的?”“学中文的。”提问者从这里收到了什么信息,值得玩味。但至少对我来说,这个答案中是必然有诚惶诚恐的。理论上讲,在高考之前我们应该都学完了作为口头语和书面语的中文,那在中文系我们学的是什么呢?语言和文学?显然都不是。
比 较有趣的是,截至目前《中文系》仍未能在光华Poetry版获得一个M(可理解为精华),在五六小时之前甚至连现在的这个G(可理解为暂存)都没有。 Poetry版的版主M某(其个人说明档很难被称作一首诗)对此做出的评价是“系版”两个字,大概是在暗示“这是诗吗?这种东西还是发到系版吧”。而周二 晚上,中文系已经为这首诗举行了一次研讨会。
jiangxun把大学中文系形容为“不可言说的”,很有意思。中文系在荒谬性和不明确性上,可能是大学里首屈一指的。
昨日于毛毛书店购入两册垂涎已久的名著,其中一本叫《银河系漫游指南》。如果一年后有兴致在系版留下点纪念的话,可以考虑叫做“中文系漫游指南”。
web2.0网站的起名学
对于web2.0时代的那些多如牛毛的提供专注和唯一服务的小网站来说,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至少已有50%被注定了。
为什么这么说?可以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1. 同类服务有人做过了吗?
如果有人做过了,而且做得极为杰出,用户很多并形成了中心,而且甚至已经被Google或Yahoo收购了,那你再做还有什么意义呢?比如在社会书签(也就是网摘)方面,首创者del.icio.us已 经被Yahoo收购,其他几个最主要的服务:Furl、Blinklist和Blogmarks基本包办了剩下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做一个这样的网站(而你的技术又不足以有超过上述站点的可能),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IT界的财主就那几家,他们只会收购最好的网站(先驱者)。而大多数类型的 web2.0网站,我认为是开发不出商业模式的(当然这一点大可商榷)。比如网摘服务,除了等着被大公司收购,还有什么盈利方法?难道开始收费?那样的话用户肯定马上转向仍然免费的del.icio.us。
2. 你的名字能被别人记得住吗?
del.icio.us作为整个web2.0大潮的旗舰式网站,它的域名已经成为一个不朽的经典案例。效颦者很多,如http://blo.gs/,http://rome.ro/。但有些创意,只有第一个提出的人能让人赞叹,第二个及之后的效仿者都只能让人觉得死脑筋、只会模仿,然后被遗忘。
综合以上两条,如果同类服务已经有极其杰出的,而且你的网站又没足够的说服力,那么失败几乎是一定的。看看这个网址里列出的近50个网摘服务网站,90%都是在等死。当然,网摘站的成本是不高的。
由于英语的先天壁垒,任何美国web2.0网站,中国照搬过来也都可能成功。仍就网摘站而言,IT门户的老大Donews旗下的365key是比较专业的,而各大门户也都开发了类似功能。但像igooi这样域名莫名其妙,内容和技术又乏善可称的网站,就是毫无成功可能的了。当然igooi也只是一个玩票之作,我只是拿来举例。低成本低投资的网站尚问题不大,但那些孤注一掷型的网站(如客齐集),如果在起名步骤决策失误,那以后再怎样发展,也无法挽回了。
所以,研究一下web2.0网站的起名规律很有必要。最起码的一些原则是什么?怎样的名字更容易成功?怎样的错误是必须避免的?以下分英文网站和中文网站分别简略讨论一下。
首先谈英文网站。
TechCrunch作为一个每天都介绍一些web2.0新网站的blog,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点。在3月14日的这个帖子里介绍了Isolatr和Snubster两个网站。其中作者Michael Arrington提到,他喜欢Isolatr起名时把r前面的e省略掉,并且奇怪Snubster为什么不拼写成snubstr。这非常有趣。 Michael Arrington认为,”Snubstr”比”Snubster”看起来更2.0。毋庸置疑,这个将er中的e省去的取向是来自另一个web2.0典范,王牌图片站,flickr。如果flickr当初叫做flicker,可能它就不那么special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web2.0的起名很有讲究。要足够特别。你的域名不能是大白话,而要拐弯抹角地Q起来。比如,你注册一个socialbookmark.com,你就是社会书签之王了?没用。web2.0拼的是创意。看看那些最成功的网站,它们使用的基本都不是现成的英文单词,而普遍都是自己造出来的新词,而在这个组词过程中,已经明白地说清了自己的理念。比如flickr,来自flicker,寓意这里充满灵感的闪光。音频分享网站Odeo,发音同audio,但如果域名是audio.com就没人记得住。再比如Blog整合网站Memeorandum,是把meme(意为blog帖子)和memorandum(备忘录)结合起来。在线计算器网站Calcoolate,则是在calculate(计算)一词中插入了cool(酷),真的很酷。即便是拿一个现成的英文单词过来,也是绝妙的应用,如Pandora这个在线无限听音乐的网站,一打开就让人留连忘返,如潘多拉魔盒。
此外,你从它们普遍拥有的白色干净背景、圆滑柔和字体、能省则省的首页及说明,可爱而让人喜欢的logo上,就能看出web2.0的一些核心理念:方便,人性,服务到家。当然,我个人觉得这个web2.0小公司遍地开花的时代不会长久,最多到2007年底,就会进入一个一站通的新时代:在同一网站里,你能同时使用一整套web2.0服务。现在需要在那么多网站分别使用各种服务,还是太麻烦了。在同一个人门户里读rss、网摘、写东西、存东西、作首页、听音乐、分派任务。这是个必然趋势。我甚至很纳闷,为什么至今没有startup专做这个做得好的?不做新闻,专做这个。西方也没有。今天听说百度、新浪、腾讯都在研发个人门户,但我很怀疑它们能否领会web2.0让人喜爱的那种精神。坚决反对脏乱差。
再谈谈中文网站。
中文网站和英文网站有着很大不同,比如,域名和网站名是两个东西。必须得有个中文名。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域名是否应该是中文名的拼音?我想这个问题不会有很明确的答案,但我倾向于认为,是。以那种接近中文拼音、却又把中文拼音中的一部分去拼音化处理的域名,我觉得不妥。前者代表豆瓣 (douban.com),后者代表土豆(toodou.com)。不过,土豆这个还是不错的,土豆的域名如果是tudou.com,不会比现在好。因为两个音节六个字母,too和dou获得了一种平衡,tudou则不具有这种平衡。我比较不喜欢的是qihoo这样的域名。把hu拼成hoo是想西化,但前面的qi却又完全暴露了中国本色,英语里是没有qi这种组合的。“奇虎”,算什么意思呢?也不知所云。豆瓣是一条胡同名,有文化意味。奇虎难道是奇怪的老虎?说白了,这个网站从站名到域名都是拷贝Yahoo,属于瞄准低端用户的做法。它可能有技术,但从网站名字上来讲,我就觉得难成大器。
此外,web2.0网站必须避免的错误,一是字母的组合让人敲击困难,二是不使用.com后缀。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两条非常武断,不过我认为这在80%以上的案例中应该是不会有错的。看看sina、msn、google这些字母组合,你能打得多快。需要同一手指连续幅度很大地按键三次以上的域名就是失败的,亲手体验便知,随便举例如”remumu.com”。新兴网站不使用.com后缀,有三种可能。一种是注不到??那你根本就应该换个名字。一种是标新立异,如.cc、.tk之类,这需要对自己的服务有极大自信,否则人们根本没兴趣花时间记忆你的域名。最后一种是.cn,看法同上一种,需要冒险。
豆瓣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web2.0网站,它的类型甚至在英文世界也没有一个差不多的。所以说,创意是最重要的,好的域名,还需要无敌的创意。然而,看看豆瓣的英文版douban.net,至今三个多月,仍然只能算冷冷清清。它的先天劣势就是,外国人无法从名称理解“douban”是干什么的, douban这六个字母无法让人想到任何与书评乐评相关的概念。豆瓣在把英文版域名最终定为douban.net之前曾考虑beantal.com,这个域名是标准的2.0理念,颇有想法。但它之所以被撤下,也是由于与网站的业务没有相关性的缘故。在外国网站没有类似竞争者的情况下(像riffs.com这样的网站比豆瓣差得还远),豆瓣却有此先天跛足,让人惋惜。
所以,在推出你的东西之前,绞尽脑汁起个好名字吧。三思,再三思,因为名字是一生不变的。
又冷了
打字的兴致没有了,需要靠Leonard Cohen取暖。
和popo路过七年没回过的旧居,很多东西变了,有些没变。看了冷酷仙境演出,的确和听CD是两回事,哪怕是Live CD。推荐。
想做一个记仇的人,但真喜欢越来越累么?貌似前沿,却似乎愈发不能接受陌生事物。易怒,然后忙于说服自己平息火气。
拨开世界杯蒸腾的热气,看到的却是自己的老去。选择支持球队困难,是因为熟人纷纷引退,改朝换代在紧锣密鼓。
三月最易倒春寒,要挺过去。郑钧有首歌叫《这算不了什么》,不知帮我度过了多少难关。
像英扎吉那样进球
这是周一体坛周报上的一张图。我们之所以在乎德国世界杯,是因为这是一代球员的最后演出,那些让我们开始热爱足球的最后一批初恋的谢幕。
杂七杂八的一篇
1. 昨天我预测一两周内会复出的人今天就复出了。
2. 无法理解那些因为踩猫录像而义愤填膺的人。
3. 买了滚石创刊号。20元一本杂志,显然太贵了。此外竟然有些标题使用新艺体,新艺体是我最讨厌的字体。
4. 足球周刊改版非常好。封面尽管是别人的一幅漫画,但相信会进步。改变就是好的,本来的封面几乎是整个杂志的最弱一环了。
5. 评论切尔西出局的周四体坛B7版非常出色。我一直不因为南体好而嘲笑体坛的原因是,南体消失你偶尔会有点不舒服,而假若体坛消失,你可能会整天都不舒服。
6. 近两年前购入的陀氏一书,最近每天睡前看,终于看到了老太婆被杀。
7. 在交通混乱的辉河路上骑车快速穿梭于轿车间,嘴里夸张地唱着“谁在某天都会死,无奈我并无准备”的感觉很不错。
8. 接下来的两句是“留下未看的戏太早死,不舍得合起眼的逃避”。我要看完Friends。还差八季多。
纪念日
又一个三月八日,又一个巴萨对切尔西第二回合。曼联版第一次聚会距今一年了,伟大的一年,值得纪念。
趣怪几则:
1. 寝室里电话铃响,拿起话筒就是“这是给您的传真”。如是每天至少一次。
2. 直播时给解说员发短信的人并非无聊之徒,他们的野心是留名于足球史。越是伟大比赛,越要尽力跻身其中。
3. 听着Enid的《Silent Stage》走在小区水门汀上,感觉自己正处于一部DV中。
4. 许巍的新旧两版《两天》,像极了《The Party》里的两首《寂寞的人有福了》。
一场没有踢完的球
目前车巴之战正值中场休息。这是我今年第一次凌晨看球,但前45分钟着实无趣。03年夏天过去两年半之后,当年17M的达夫和12M的小小罗终于出现了明显的分野,很高兴地承认自己的短视。
顺便看到两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著名blog被关闭:Massage Milk & Pro State In Flames。不过别担心,仔细看说明文字你显然能猜到,大概再过一两个礼拜它们就会回来。